门徒娱乐新闻中心 /Disciple Entertainment News
门徒娱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据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4年11月,多缸柴油内燃机销售32.96万台,环比增长13.98%,同比增长-7.11%。2024年1-11月,多缸柴油内燃机销售364.55万台,同比增长-3.90%。销量靠前的企业为潍柴、玉柴、云内、江铃、全柴、新柴、东风康明斯、解放动力、福田康明斯、上海新动力。
2024年12月29日,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办,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全球产业研究中心、中工经联文化(北京)有限公司承办,阳采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企业智慧供应链协同创新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以“数智安可链接创新”主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委员、副秘书长吴同明,中国国资国企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李海,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游敏,中物联公共采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志刚以及以及来自阳采集团、中国能建、中国石化、江淮汽车、铁塔、铁建、安能、管网、星网易联等十余家央企的40余位嘉宾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企业智慧供应链协同创新展开深入探讨,为工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供应链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研讨会由中国国资国企产业创新联盟供应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邵化梅主持。吴同明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逐步深化,制造业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迈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发展势头迅猛,成为生产要素变革,生产动力重塑的关键变量,深刻影响生产力的跃迁。在此背景下,积极推进重点产业链条数字化改造升级,着力提升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有助于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产业链布局,推动我国产业链高效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王志刚带来了《智能化、智慧化中央企业采购与供应链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主题分享。他回顾了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变革历程,指出变革始于2012年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管理提升活动,中国石化采购管理体系成为标杆并推广。此后,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对标评估持续十年,大大推动了采购管理水平提升,采购集约化、公开化、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为企业节约大量资金,带动辐射众多供应商企业,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采购数字化发展阶段方面,王志刚认为中央企业采购数字化经历了三个阶段:2000-2014年为电子化采购1.0阶段,实现线年起得益于采购管理对标活动,进入电子化采购2.0阶段,迈向数字化门徒娱乐,、平台化,各央企建立一体化采购与供应链平台;2021年进入电子化采购3.0阶段,朝着智能化、智慧化迈进,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供应链智慧化。王志刚表示,我们应该积极推进采购和供应链的数字化,建立数据规约和标准,开展数据治理,中央企业应该跟一些公司联合立项开展智能技术应用研究,共同推进采购供应链的数字化。阳采集团副总裁高龙介绍了公司作为数字化全品类企业采购服务平台的“三商一体”战略原则。作为集货商,阳采集团起源于山西线下直营销售业务,积累了大量人才与对企业采购的深刻理解,后转型电商,在全国设置51家子公司,投入巨大构建实体型集货体系;作为供应商,阳采60%以上业务通过电商平台交易,对接各类客户,提供信创产品及服务;作为服务商,阳采自主研发数字化系统并进行SaaS升级,赋能中小型代理商、分销商及本地企业,助力其实现电商化、数字化采购。阳采集团以商品优选为基础,采用自营商品为主导、自有品牌做补充的产品筛选模式,遵循优选、优服和优配原则选择信创产品厂商,还创新推出铁三角选品模式,从数量、品质、能量维度把控产品,提供全品类覆盖、品质保障及特殊服务。此外,阳采集团还涉足旧货回收、产品全生命周期维护等绿色化服务领域。中国能建电商公司技术研发部副部长刘长志分享了《e道低代码研发平台助推集团供应链数智化转型》。中国能建是综合性特大型集团公司,业务涵盖“六全”领域12大产业,连续十年进入世界500强。能建电商作为中国能建供应链管理专业支撑平台和集中采购执行机构,聚焦打造技术力、服务力和聚合力“三力”,致力于推动供应链向精益化、协同化、国际化、智慧化、绿色化转型。刘长志详细介绍了e道低代码平台,该平台是全新设计模式,让开发者通过可视化、无代码或少量代码开发业务应用系统,具备流程数字化、业务数字化、全员数字化、信创国产化多云部署等综合能力。目前,e道低代码平台已适配多个优秀厂商产品,在CPU、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领域均有深度适配成果。基于该平台,中国能建电商完成了一系列成果,包括供应链一体化平台、能建客商平台、云采子平台、云商平台、云造子平台、云运平台、云仓平台、供应链运营中心、闲置物资平台、欠款投诉平台、e商管理平台等,为供应链全业务提供信息化、数智化支撑,助推供应链延链、补链、优链、强链。在交流讨论环节,中国能建电商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安能集团集中采购中心、北京辰光融信技术有限公司、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数科公司、星网易联供应链公司、中国石化物资装备部企业代表发言,围绕智慧供应链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和经验,探讨数字化转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会议最后,邵化梅总结表示,虽然智慧供应链协同创新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在信息化技术、本土化、可持续性、风险防范、绿色安全等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次论坛旨在抛砖引玉,期望更多企业深耕细作、大胆尝试,创造更优异成果。未来,随着各项创新技术与理念深入实践,我国企业智慧供应链必将迎来更蓬勃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助力产业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开启全新篇章。相信在各方携手努力下,数智安可的供应链蓝图将逐步化为现实,推动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迈向新高度。中国工业报耿鹏飞
西南深山,电力工人在百米高空“走钢丝”安装间隔棒,让导线保持安全距离;中部平原,机械设备在占地约360亩的终端换流站忙碌作业,电缆敷设量超过1100公里眼下,近万名建设者正齐心协力,加快建设金沙江上游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金上至湖北特高压”)。特高压,被称为“电力高速公路”。途经西藏、四川、重庆、湖北4个省份,全长1901公里的金上至湖北特高压,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后,它将汇集金沙江上游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瞬息之间把电力送至数千里之外的湖北,每年可向华中地区送电约400亿千瓦时。海拔高、运输难、建设险,项目攻克多项挑战海拔4797.9米!2024年10月,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金上至湖北特高压翻越色烔玛山完成架线,创造世界最高海拔特高压工程施工纪录。高约65米、重约85吨的铁塔与雪山交相辉映,条条银线通向远方。“我们是全线海拔最高的标段,沿线米,部分地段导线毫米厚。人容易缺氧门徒娱乐,,普通机械设备的效能也会受到影响。”金上至湖北特高压川4标段项目经理施铭青介绍,这次施工均采用高原专用机械设备,现场还配备了便携氧气、药品等,有力保障工程顺利推进。作为首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直流工程,金上至湖北特高压的建设,先后攻克了多项挑战。运输难,无人高山中开路。两侧都是悬崖,从空中俯瞰就像一把刀的刀背。金上至湖北特高压川10标段的任务,是在最陡坡度达到65度的“刀背梁”上建设113基铁塔。如何将架设铁塔所需的近7.5万吨物资运入深山、送上“刀背梁”,是施工团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川10标段项目经理邹忠旋介绍,施工团队修建了6条共36公里长的道路。为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环境,除必须修建临时道路的地段外,其余点位均采用索道运输,前后修建了82条、累计长度超过60公里的运输索道。从高速公路到临时道路,由大车运;从临时道路到索道起点,用骡马驮;再经由一次索道转送至二次索道,好似“蚂蚁搬大象”。“从四川泸定县到施工现场,要经过100余处S形或U形弯道;一条索道平均每天运输不到5吨塔材,以143吨重的铁塔为例,理想情况下也需1个月才能完成,更别说最重的一座塔有近400吨重。”邹忠旋说。建设险,湍急大河上架线千伏输电线月,金上至湖北特高压跨越大渡河导线展放工作全部完成。“那几天总下雨,导线和滑车的摩擦力变小,如果牵引过快导线容易脱落,因此每分钟只能非常仔细地放不到60米。”川10标段施工班长盛宇强说,跨越大渡河期间,3条110千伏输电线路需要停电,由其他线路临时转供,为减少对居民生活影响,他们“两班倒”轮换作业、缩短工期。重庆段,山地地形占比超60%,累计跨越高铁及高速公路9次、通航河流6次、重要电力线次;湖北段,两次跨越长江,其中恩施段60%的铁塔塔基处在喀斯特地貌区,塔基溶洞遍布挑战再多也要建!重要原因就在于金上至湖北特高压项目具有多重重要意义。一方面,川藏高原清洁能源送出“有渠道”。工程投产后,预计每年可替代燃煤超过1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00万吨,大幅提高华中地区绿电比例。另一方面,华中地区电力供应“有支撑”。预计到2030年,湖北省全社会用电量将增至4050亿千瓦时,而当地火电、水电等常规电力机组增长速度有限,金上至湖北特高压每年送电约400亿千瓦时,将带来更有力的电力支撑。强化自主创新,提升施工安全和效率水平面对诸多建设难题,金上至湖北特高压强化自主创新,不断突破现有高压输电技术、设备和施工能力。全景可视化,导线展放更安全。“能见度只有100米左右,牵引速度不要太快。”四川雅安市荥经县,钢丝绳联通牵引走板,牵引着2根直径4.3厘米的导线缓缓升空。牵引场技术员观察着走板和导线的行进状态,用对讲机与数公里外的张力机操作手进行沟通。与之前的放线施工不同,这次作业应用了全景可视化及智能仿真张力放线系统,能够提前模拟导线展放过程,实时监控收集滑车、走板等关键设备的工作状态,将数据集成到现场控制指挥中心。如此一来,施工效率提升约25%,可靠性大幅提升。放线后的效果如何检测、后期如何运维?在重庆,电力公司创新研发自行走导线查验机器人,可通过无人机快速起吊安装在导线上,自己“行走”质检。“通过快速定位、激光扫描等技术,机器人可以对线路外观质量、导线弧度、通道障碍物等数据进行采集和识别,雨雾、夜间等工况下都能作业,提高查验效率。”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建设部特高压建设处副处长陈进介绍。一站分两站,水风光送出更高效。常规特高压直流送端多是单个换流站,通常占地400亩左右。但金上至湖北特高压的送端,地形破碎,项目团队选择拆分成两个串联、占地面积均为200多亩的换流站:在四川甘孜水电为主的能源基地,建设帮果换流站;在西藏昌都水风光混合能源基地,建设卡麦换流站。“换流站拆分后仍需作为一个整体运行,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分址送出、多能互补。但中间连接的线路较长,设备复杂程度和运维要求都要更高。”国网四川直流中心直流运维分部副主任周立龙说。与此同时,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550千伏快速断路器,将首次在帮果换流站换流变压器进行开关试点应用,能够将分闸时间从50毫秒缩短至25毫秒以内,有效降低换流站充油型电气设备故障时的运行风险。稳投资、促就业、惠民生,产生多重效益“这份工作收入不错,边干边学,还掌握了混凝土搅拌、接地线月,荥经县楠林村村民赵青祥来到特高压工程打工,做一些基础浇筑、开挖线沟的工作。金上至湖北特高压基础施工高峰期,仅四川段就有上千名当地人员加入建设。对于荥经县先锋村村民刘文龙来说,工程为运输材料修建的一条约6公里长的道路,让村里的花椒、核桃等山货外运更便捷,“以前上山不容易,十天半个月才能采到足够的山货。如今有了盘山路,当天就能用三轮车运下山。”特高压工程投资大,在稳投资、促就业、惠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估算,金上至湖北特高压可带动上下游产业投资数百亿元,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近年来,我国持续优化电力流向布局,形成“西电东送”北、中、南三大通道的跨省跨区输电格局。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投运42项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其中国家电网38项、南方电网4项,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在特高压工程的支撑下,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2012年的超3亿千瓦增加至2023年的超15亿千瓦。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我国还将核准建设一批重点电力互济工程,积极推动蒙西至京津冀、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甘肃巴丹吉林沙漠基地送电四川、南疆送电川渝等输电通道核准开工。(人民日报记者丁怡婷)
据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4年11月,柴油内燃机销售41.49万台,环比增长12.53%,同比增长13.47%。2024年1-11月累计销售450.90万台,同比增长-3.94%。
12月30日,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暨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推进会在杭州市萧山区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要求,总结盘点今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及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省经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詹佳祥出席并作工作部署,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方毅,萧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姜永柱出席并致辞。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徐纪平、杭州市经信局局长王越剑、省经信厅二级巡视员姚建中出席。会议指出,2024年,全省聚焦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数字化转型政策标准、龙头企业智能化水平提升、数字化转型支撑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系统推进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顺利推进,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正式印发《浙江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组织编制石化化工行业“一图四清单”,获批工信部石化化工行业场景数字化转型试点;发布《“未来工厂”建设导则》地方标准,建设未来工厂推广中心;发布《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评估规范》,统一企业数字化水平逐级提升的标准;分类培育省级数字化服务商87家,多层次转型支撑生态加快构建。会议强调,2025年,健全促进实数深度融合机制是主线,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降本提质增效环保安全是目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普及和梯度培育是具体手段,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动力,数字化服务生态是保障。要推进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向更高层次攀升,高质量创造性推动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快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升级,打造链式转型新模式;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创新,实施“五个百项”工程,开展“人工智能大模型+传统制造业”试点;推动数字化服务供给提升,优化服务商队伍管理;推动数字核心技术装备筑基,筑牢未来产业发展根基;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优化提升,打造一批高标准数字园区;加强工业企业安全保障。全省经信系统要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机制,加强政策支持,以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牵引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形成具有显示度标志性的实数深度融合发展成果。会议期间,省经信厅公布2024年省级数字化服务商分类评定名单和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水平调查结果;杭州市发布“1+3”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解读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金华市经信局作城市试点工作交流;萧山区作为省级县域试点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双环传动作未来工厂建设经验交流;浙江花西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大利电器塑料有限公司、浙江越新印染有限公司和浙江中科磁业股份有限公司就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经验进行交流;钉钉(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宁波数益工联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省级数字化服务商,交流了数智赋能的典型案例。